中美眼科權威對談 雷射近視手術新安全標準
近日,媒體報導某位眼科醫師突然宣布「封刀」,並提出幾例未充分經過醫學驗證的個案問題,引起民眾疑慮及不安。為了讓民眾更了解這項手術,並澄清一些誤解,特地邀請在眼科醫學界有著「美軍飛秒雷射手術先鋒」之稱的Dr. Steve Schallhorn蕭峰博士來台進行學術研討,並與國內的醫學專家對談,針對目前的雷射技術進行解說,並且分享近視雷射手術在國內外的現狀與發展。
主持人:
聯合報副總編輯 周恆和
與會專家:
美國眼科名醫 Dr. Steve Schallhorn 蕭峰博士
台大醫學院眼科兼任副教授 丘子宏
大學眼科總院長 林丕容
基隆長庚眼科部主任 孫啟欽
紀錄/宋端儀 攝影/曾懷萱
美軍方核准近視雷射手術 二十餘年來已逾百萬實例
Dr. Steve Schallhorn蕭峰博士約20年前為美軍海豹特種部隊進行近視雷射研究,目的是省去軍人在作戰時受制於戴眼鏡或隱形眼鏡的不便,截至目前為止美軍已有逾100萬實例,證實這是一項安全有效的手術。軍方將軍人的視力視為武器的一部分,因此對於手術安全性及實用性的要求非常高,美國政府已核准,並且提供全額來補助軍人接受近視雷射手術。
丘子宏副教授提到,美國軍方使用的技術與民間是一樣的,如飛秒雷射技術、前導波導引功能等,既然這些技術經過軍方花費巨資研究,並且有這麼多軍人的實例,足以證明其安全性及效果。
角膜瓣一定會癒合 未有視力突然喪失案例
Dr. Steve Schallhorn蕭峰博士說,近視雷射手術後角膜瓣一定會癒合,然而手術剛結束後約一周內,有可能因為外力衝擊而導致角膜瓣移位,但這只會發生在手術剛結束時受到強烈的外力,機率僅約四萬分之一,且即使角膜瓣移位,只要經過簡單的復位就可以復原並回復良好的視力。而在這麼多年軍方的研究及權威醫學文獻中,也從來沒有聽說或見過術後視力突然喪失或減弱的案例。
林丕容總院長表示,新型飛秒近視雷射,能夠讓角膜瓣癒合更強,可以提供更安全的治療。
孫啟欽主任則認為,如果真的受到強大撞擊,那麼眼睛的創傷已經不僅是角膜瓣,而是整個眼球是否已經受創,影響的也不僅是視力度數,而是眼球的功能。正常未動手術的角膜耐撞力與接受過手術的耐撞力是相同的,而作完手術,且經醫師允許後是可以立即搭飛機的。
眼鏡、隱形眼鏡比較安全嗎?
Dr. Steve Schallhorn蕭峰博士說,矯正眼睛的方式有戴鏡片眼鏡、隱形眼鏡或近視雷射手術,如鏡片眼鏡受外力破碎、運動、旅遊、半夜起床找不到眼鏡、隱形眼鏡無法久戴、敏感紅眼等的困擾;手術的一次性費用不見得比其它二項累積的費用高,此外,雷射手術是一個選擇性手術,醫學界對它的要求比其他手術更嚴格,這些因素都是要不要施行手術的參考。
林丕容總院長則說,病患應該要就自己眼睛狀況、生活習慣等,將手術與戴鏡片眼鏡及隱形眼鏡做比較,如空姐一次飛行就是十幾個小時,在飛機上做隱形眼鏡的拆卸與保養是非常麻煩的,另外,像是軍警消、演藝人員,戴眼鏡是很不方便的,醫生一定會提供詳細的評估資訊,供病患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孫啟欽主任也同時認為,在多年眼科的臨床經驗上,因配戴隱形眼鏡而引起角膜疾病的案例很多,如果選擇配戴隱形眼鏡也必須瞭解它的潛在風險。
飛秒雷射+前導波技術 成功克服夜眩及角膜瓣穩定度
孫啟欽主任表示,術前醫生應仔細瞭解病患的動機和需求,並且評估手術的好處及風險後,找出最佳的解決方式,因此醫病間充分的溝通是最重要的。
丘子宏副教授則表示,大多數近視雷射手術的效果是令人滿意的,出現問題病例的比例相當少,但安全仍是最重要的,所以術前詳細的檢查及嚴格的篩選,是安全的第一步。
Dr. Steve Schallhorn蕭峰博士為美軍引進”飛秒雷射及前導波”,成功克服飛行員夜視眩光及跳傘時角膜瓣穩定度問題,讓美國軍方及NASA太空總署於2007年,全面核准全美軍人及太空人均可適用。針對民眾對於近視雷射手術後眩光、乾眼及度數減弱等的疑問,蕭峰博士表示,這些問題都是短暫的,目前全球已有超過數千萬人接受近視雷射手術來治療近視,台灣無論是硬體設備或醫師技術都是頂尖的,民眾要對台灣的眼科醫學技術有信心。
合照
大學眼科總院長 林丕容
基隆長庚眼科部主任 孫啟欽
台大醫學院眼科兼任副教授 丘子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