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說明

※22萬實例為全台大學眼科診所總計(統計單位:眼數)
※美軍百萬實例統計單位為眼數
※林日蘋、黃楷涵、邱立祥醫師、林襄、曲羿、Yuri、溫妮周蕙及陳大天於忠孝大學眼科接受手術
※陳威霖、邱立祥、莊雅容、劉冠麟醫師及藝人王中皇、潘慧如於站前大學眼科接受手術
※王甯加醫師、洪國磯醫師及藝人王家梁、田亞霍、蔡阿嘎、菲菲、琳妲、籃籃、苡萱、陳伊、十元、宋宋、Kira、大正、柯光、林宥嘉於(新南)大學眼科接受手術
※蘇國豪醫師、朱育賢於(台中)大學眼科接受手術
※陳禹勳、嚴宏鈞、郭嚴文於中壢大學眼科接受手術
※成晉、筠熹、阿布舞於(桃園)大學眼科接受手術
※陳晨威、林郅為、邱柏璋、林柏豪於(鳳山)大學眼科接受手術
※宇辰、陳冠全於左營大學眼科接受手術
※姜廣謙、呂奇旻、高景炎、布萊克薛薛、劉光尚、周伯勳於(新竹)大學眼科接受手術
※JCI: Taipei, Taiwan
※樂樂於板橋大學眼科驗配角膜塑型片
※飛秒老花近視雷射係指角膜雷射屈光矯正手術
※抗老花晶體置換術係指屈光性晶體置換手術
※白內障屈光手術中心:站前、新南、士林、內湖、忠孝、信林、中和興南、永和、板橋、新莊、三峽、桃園、蘆竹、中壢、龍潭、新竹、台中、豐原、嘉義、嘉義垂楊、台南、台南尚儒、左營、鳳山、精華
※飛秒老花白內障雷射係指「 Femtosecond Laser 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前置手術加多功能人工水晶體置換術」
※飛秒老花白內障雷射若要達到白內障、老花、近視、遠視、散光皆可調整,需搭配多功能水晶體
※500萬例係指全球SMILE全飛秒近視雷射眼數
※SMILE、SMILE Pro全飛秒近視雷射單眼雷射時間係依各眼睛角膜狀況有所差異

隱私權保護政策

大學眼科(以下簡稱「本診所」)非常重視使用者的隱私權,因此制訂了大學眼科隱私權保護政策(以下簡稱「隱私權政策」),並遵守我國相關法律(包括但不限於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等)之規範。請您詳細閱讀以下「隱私權政策」之內容,這份文件將讓您更加瞭解當您拜訪本診所所經營之網站(https://www.eyedoctor.com.tw/,以下簡稱「本站」)時,我們在蒐集、處理您個人資訊方面的做法、您應享有哪些權利,以及您擁有哪些選擇以更進一步保護個人的隱私權,我們提供以下各項說明來告訴您我們的相關做法。

若您不同意我們的做法,請暫時不要參與本站上的活動。當然您也可以告訴我們您的想法,若有任何意見或疑問,請利用客服專區回報系統提出您的疑議。

本診所的隱私權政策所包含的內容如下
一、隱私權政策之修訂
二、個人資料之搜集與運用
三、個人資料之修改
四、個人資料提供予第三者及共有
五、Cookie
六、自我保護措施
七、資訊安全保護措施
八、個人資料管理責任者

一、隱私權政策之修訂
本隱私權政策自西元2012年9月30日起開始使用。然而,本診所有權依我國相關法律(包括但不限於個人資料保護法等)之修訂或本診所內部方針之變更,隨時修改或變更隱私權政策之內容。隱私權政策一旦發生變動,本診所將於本站上公佈修改內容,並以醒目標示提醒您前往點選閱讀,而不另對會員進行個別通知。

建議您隨時注意該等修改或變更,以保障您自身的權益,如果您不同意修改的內容,請勿繼續使用本診所所提供的所有服務。當您於隱私權政策任何修改或變更後繼續使用本診所之服務,表示您已閱讀、瞭解並同意接受隱私權政策修改或變更後之內容。

二、隱私權政策適用範圍
隱私權政策內容適用在本診所如何處理在您使用本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適用在本診所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本站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本診所以外的公司及網站。同時您也必須了解:瀏覽本站服務時,在某些情形下,您可能會需要使用網頁超連結功能,例如當您使用某項由第三者所提供的內容服務,或閱讀某則本站所提供的資訊,而該項資訊包括其他網頁的連結功能時。本診所無法繼續提供您連結至他站後的隱私權保護。

故當您離開本站進入他站時,請別忘了先閱讀該網站所提供的隱私權條款,再決定是否繼續接受該網站的服務。

三、個人資料之搜集與運用
本診所主要搜集您個人資料之項目及使用目的如下:

1.姓名、出生年月日:您使用本診所服務時之識別、年齡之確認、重複申請本診所服務時之確認、您個人資料遺失或變更時之識別。
2.E-mail:傳達本診所之公告事項、與您意見溝通及傳遞本診所之資訊、商業性資料或電子郵件給您。本診所除了在該資料或電子郵件上註明是由本站發送,也會在該資料或電子郵件上提供您能隨時停止接收這些資料或電子郵件的方法、說明或功能連結。為了提供您其他服務或優惠權益需要與提供該服務或優惠的第三者傳送商業性資料或電子郵件時,本診所將會在活動時提供充分的說明,並且在第三者傳輸之前通知您,您可以自由選擇是否接受這項特定服務或活動。
3.其他項目:為提供本診所服務所必須,或為新增行銷資料及用戶別指南及廣告的傳輸或是寄送。
4.線上活動及網路調查:當您參與線上活動或網路調查時,本診所會請您提供姓名、身份證字號、電話、e-mail及住址等。所蒐集的姓名、身份證字號,僅供抽獎活動依據;電話、e-mail及住址等資訊,則作為通知抽獎結果及分析之用,並不做其他用途。其他資料僅止於商業及市場分析或學術用途;除非受訪者同意,所有資料僅供資料分析之用,本診所不會將資訊用做其他用途。

另外,您所輸入的資料,僅供本診所提供服務或活動設計參考使用。凡未經您主動提供的資料,例如使用者機器的 IP 位址、使用時間、使用的流覽器、流覽及點選紀錄等資料,本診所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四、個人資料之修改
您可以書面、電話、E-mail或傳真之方式,向本站之「個人資料管理責任者」提出查詢、修正、停止蒐集利用及刪除之要求,「個人資料管理責任者」會為您處理相關事宜。

五、個人資料提供予第三者及共有之政策
除經過您的同意、本隱私權政策或相關法令規定外,本診所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或個人。但有下列之情形時,本診所得提供第三者或與第三者共用您的個人資料:

1.為了提供您其他服務或優惠權益,需要與提供該服務或優惠之第三者共用您的資料時,本診所會在活動時提供充分說明,您可以自由選擇是否接受這項特定服務或優惠,若您不願意接受,請通知本診所。
2.為完成統計資料、學術研究或市場調查之必要情況時。
3.於政府機關或司法單位因公眾安全或法令之規定,要求本診所公開特定個人資料時,本診所將依該單位之合法程序(包括但不限於公文之要求等)為必要的配合。
4.當您有違反本站服務條款,或有損害或妨礙本站使用者或相關第三人權益之虞時,若本診所認為揭露您的個人資料係為辨識、連絡或對您採取法律行動所必要者,本診所得揭露您個人資料。此外,若本診所認為揭露為法律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本診所之服務而用於管理或其他目的時,本診所亦得揭露或讀取您的個人資料。

六、Cookie
所謂Cookie就是在瀏覽網站時,使用的伺服器(HTTP)從使用者的瀏覽器中發出非常小的text做為檔案,也可以儲存在使用者的電腦硬碟。本診所將隨時儲存使用者的資料和運作,尋找出Cookie。但您能夠在網路瀏覽器中選擇瀏覽器對Cookie的接受程度,包括「接受所有Cookie」、 「出現Cookie時加以通知」、「拒絕所有 Cookie」等三種。但如您選擇瀏覽器拒絕所有Cookie時,您使用本診所之服務將會變的困難。

本診所亦會於下列情形及目的下,於您使用的瀏覽器中寫入並讀取Cookie:

1.在使用者環境設定等,也使用Cookie。放在個人所直接儲存選擇的檢索使用環境值,為了使用者必須做的環境設定,使用這項資料。
2.會員和非會員的連接頻率的差異或是反覆使用程度等,處理有關使用者的使用行動資料後,可以提供最佳化的資料。

七、自我保護措施
請妥善保管您的密碼及或任何個人資訊,不要將任何個人資訊,尤其是密碼提供給任何人。在您欲離開電腦前或不再使用本站的服務時,務必記得關掉會員帳號,若您是與他人共用電腦或使用公共電腦,切記要關閉流覽器視窗,以防止他人讀取您的個人資料。

八、資訊安全保護措施
本診所為保護使用者之個人資料安全,所做之技術性和管理性措施如下:

1.收集的個人資料中,針對認證密碼等本人的資料進行加密的設置。 2.在電腦病毒防治,為了阻擋個人資料的侵害,進行軟體設置、更新、檢查設置。 3.針對個人資料系統,包含接近權限的設定,管理及阻斷侵入系統等,使用相關設計及裝置。 4.針對個人資料管理人員,指派和權限的設定及教育,個人資料安全的管理。

九、個人資料管理責任者
本診所為聽取使用者的意見和處理使用者之不滿,及為保護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及處理有關個人資料之爭議,因此特別設置聯絡窗口 - 「個人資料管理責任者」

傳真:02-2655-7890
e-mail: service@eyedoctor.com.tw
若您對於本隱私權政策有任何疑問,請與個人資料管理責任者聯絡。

台灣眼科醫師打造AR顯微鏡,擊敗麻省理工學院奪冠

黃宇軒,一位擁有資工靈魂的眼科醫生。為了改善醫院內的各式問題,他攻讀台大資工博士,率領團隊打造出CatAR顯微鏡,能幫助眼科醫師快速學習白內障手術技巧,獲得國際會議UIST肯定。

白內障,是「致盲率」最高的眼睛疾病。全球4千萬名失明人口中,有半數是因為罹患白內障,卻未接受手術治療引起;台灣的白內障患者人數,更從2013年起正式突破百萬。

這項手術的意義重大,但對眼科醫師來說,要學習如何動刀,過程無比艱辛。

「 白內障手術最重要的關鍵步驟,需要在像是直徑不到1公分的鮪魚罐頭上面,打開一個完美的圓形開口。 」眼科醫師黃宇軒說,要是開口太大、裂開,就可能影響患者術後的視力。

實際執行白內障手術時,眼科醫師得像這樣,透過眼角膜表面切開的開口,用鑷子將囊袋撕出圓形。

白內障手術「出師」慢,AR來幫忙

難的是,一名眼科醫師要「出師」,獨當一面完整地執行手術,至少需要2年訓練時間。主要原因是,時至今日的訓練方式,是將「豬眼睛」、「矽膠眼」等輔助器材放置顯微鏡中,由學生操作模擬、老師透過副鏡(助手鏡)指導。可是鏡頭底下,只能知道犯了錯,卻不知道手部動作何時有誤,得不時抬頭轉移視線,過程並不友善。

另一方面,傳統教學診模式也沒辦法確保學生的學習進度,因為器材模擬終究與人體有所差異,而絕大部分的住院醫師練習不足,其實無法獨力完成手術,導致「出師」時間緩慢。這也是黃宇軒最在意的地方,該怎麼做,才能讓新手醫師快速地進步。

CatAR顯微鏡,就是一款滿足基礎訓練與判斷學習成果的白內障手術教學儀器。

CatAR顯微鏡,是由台大資訊與多媒體所Scope+團隊打造而成,多次獲得國際會議肯定。

2015年,這台CatAR顯微鏡,仍只是第一階段雛形,命名為Scope+,卻在人機互動與使用者介面設計領域的頂尖國際會議 UIST上,擊敗麻省理工學院、日本產業綜合研究所、迪士尼研究中心等機構,獲得Best Demo第一名。

負責領軍的黃宇軒,既是眼科醫師,同時也身是台大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骨子裡的資工魂,讓他一直對於創新這件事,難以忘懷。

現年38歲的他,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對寫程式有興趣;就讀長庚醫學系五年級時,也曾經和同學組隊參加全國程式設計競賽、通訊軟體競賽,寫出醫療軟體「掌心華陀」和遊戲「幻境迷城」,分別拿下亞軍和冠軍成績。

雖然沒有全力投入資訊領域,但進入台大眼科實習後,黃宇軒發現,「醫院裡很多事情仍是用傳統方式解決」,例如科內當時共有13種類型的儀器,數量僅次於X光科,但並都無法把影像送進醫療影像系統(PACS)裡,因此開始協助台大建置整合系統。

黃宇軒雖然擁有豐富眼科執業經驗,但無論是實習、工作,他都不斷思考如何將醫療結合資訊科技。

這段經歷,讓他重新以資工人的角度思考,是否可以加強自己,改善醫療院所的許多問題,「因為工程師和醫生溝通,往往會出現許多斷層,無法了解對方的專業語言。」

醫師身、資工魂,帶頭打造AR顯微鏡
因此,黃宇軒選擇攻讀台大資工博士,和學弟妹共同創造出這台CatAR顯微鏡。從過去的Oculus、hTC VIVE顯示器,結合3D列印機等零件,全手工拼湊而成,僅能告訴眼科學生如何「畫圓」;到現在,提升成雙眼4K解析度,並加入真實手術的操作鑷、擁有五階段的訓練課程,克服不少難關。

台大資工所畢業生、團隊成員之一的張皓宇認為,顯微鏡主題不只小眾更有困難度,因為過程中任何細微的改變,對於顯微鏡的干擾都很龐大。另外兩名成員游子杰和蔡沛軒,則是對當初熬夜coding,大雨天跑去光華商城買零件的過程印象深刻。

雖然產品已在學術上獲得不少掌聲,但黃宇軒最大期待仍是—將AR顯微鏡運用在眼科場域裡。因此在2017年3月,他展開了一場實驗,找來28位資歷不同的眼科醫師,「希望系統能夠判斷出菜鳥醫生和專業醫師使用上的差異。」

結果發現:透過電腦3D重建的操作場景,確實能讓眼科醫師更了解操作顯微鏡、撕開水晶體囊袋的過程。

「像打電動一樣很有趣!」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住院醫師林宜鴻認為,對於第一年的住院醫師來說,CatAR確實能縮短白內障手術的學習曲線。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劉欣瑜則表示,系統大小、解析度都比傳統練習用的豬眼逼真;對於壓迫傷口的警示系統也能提醒作者需要加強的部分!期待能正式應用在訓練手術的課程裡。

而這項研究,也即將在今年4月的人機介面研討會CHI上正式發表。

不過,眼科訓練白內障手術並非都是走傳統路線,目前還有一套德國生產的軟體,能做為訓練使用,但要價不斐,售價約在新台幣5百萬至1千萬之間。

眼科同業按讚,下一步拼量產
對黃宇軒和CatAR來說,學術上的肯定已經足夠,下一步的考驗,就要直接面對市場了。

「 醫療領域其實很保守,95分的新品牌和90分的舊產品,往往被採用的是後者。 」他表示,自己正在籌備成立公司、聘用人才並找尋投資機會,因為接下來要打的是長期抗戰,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才有機會成功。

在CatAR顯微鏡裡,醫科醫師能夠操作鑷子碰觸紅點和白點,訓練手部穩定度。

特別是涉及製造醫療器材、專利、銷售通路等面向,其實都不是醫師訓練過程裡會碰到的考驗,因此「創業真的需要熱情。」

他笑說,自己現在雖然會鼓勵醫界學弟妹出來創業,但有時候也會想,「他們賺錢賺得好好的,有什麼誘因吸引人家呢?」加上醫療領域創業在台灣不太容易拿到錢,所以若政府期待,能有越來越多醫師,願意成為創業家,至少要提供更好的環境。

「創業,代表不只要拋下休閒時間,有時候也會拋掉家人和工作機會。願意這樣做的人,始終不會太多了。」黃宇軒說。

本文資料來源:數位時代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8481/ophthalmologist-in-taiwan-build-augmented-reality-microscope-beat-mit